欢迎访问! 今天是:

实训指导书 《素描》课程 实训指导书

日期:2012-03-04 21:13:41   文章点击数:39   来源:  
素描课程 实训指导书
                                  执 笔 人:王珏黉
 
 
实训1  线条练习
实训2  画面安排和打轮廓
实训3  圆柱体的透视
实训4  明暗关系
实训5  以线构成的造型方法
实训6  以明暗构成的造型方法
实训7  正方体、圆柱体的练习
实训8  圆球体、圆锥体、正五边形的练习
实训9  素描中常见的明暗问题
实训10  组合物体的练习
实训11  多件石膏几何体组合练习一
实训12  多件石膏几何体组合练习二
实训13  静物临摹
实训14  静物画的作画方法和步骤
实训15  素描静物画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训一   线条练习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过实训掌握素描的工具及用途,线条排列的正确方法,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要求:掌握素描的工具及用途,线条排列的正确方法。
2、仪器与材料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 素描的工具。
1)纸和画板:素描纸,注意纸张正反两面的质地不同。素描纸固定在画板上,画板要略有倾斜地竖在你前方,远近要适当,让你的眼睛能看到整张素描纸,而且视线能直射在画面的中心。
2)笔:初学素描,常常采用铅笔,打轮廓用B或2B铅笔,画明暗要用不同B数的铅笔。铅笔B数越多画起来越浓,所以暗部用软铅,明部用硬铅。执笔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笔握稳,其余三指衬在笔下边。笔尖与画纸要保持一个斜面。只有刻画精细部位时,才象平时写字那样执笔和运笔。
3)绘图橡皮和软性橡皮:绘图橡皮可以修改画面,也可用来擦出白线条。需要时,橡皮的一端可以削成尖的。线条画得不够准确,不要忙着立即用橡皮擦掉,而应先仔细修改,修改好了,再把不要的线条轻轻擦去。画得太浓的地方,可以用软性橡皮轻轻地吸淡一点。
4)其它:胶带纸或画夹、削笔刀等。
3.2 素描的表现方式。
1)线条是素描的造型因素。
任何素描作品都是各种线条在平面上的运用,就是在平面上或立体影像用线条的形式表现在平面上,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2)排线练习。
1.排线时,要方向一致,一笔一笔地画,疏密适当。
2.要轻起轻收,使线条两头轻,中间重,不要连笔。
3.排线方向要适当考虑物体的快面结构。
4.画暗的部分,要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不要乱涂。
5.打形的线条,用手臂的摆动。明暗的线条用手腕的力度。
4、实训作业
进行排线练习,一定要熟练,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实训二   画面安排和打轮廓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过实训掌握构图在素描画中的应用。
要求:掌握构图在素描画中的应用。
2、实训仪器与材料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 画面安排。
1)主要物体要突出。
2)大小适当,四周要留出一些空隙,过大,显得画面拥挤堵塞。过小,画面显得空荡。
3)两边的空间要大体均衡,但不必完全相等。太偏左或偏右会使人感到画面失衡而不稳定。
4)下面的空间要比上面的略大一点。
5)初学写生,宜把物体放得略低于眼睛的位置,使我们能看到物体顶上的一个平面。这样就比较容易画出立体感。
3.2 打轮廓。
3.2.1 打轮廓的步骤。
1)量出物体高和宽的大体比例,先在画纸上确定画面的位置。
2)把整个物体简化成为一个几何图形,轻轻地画在纸上。
3)根据物体的结构,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再逐步画细、画准确。
3.2.2 需要注意的地方。
1)物体高和宽的大致比例,我们常利用画图的铅笔来估量。量时要闭住一眼,保持身直、头直、臂直。先用笔尖对住物体的最高点,测出物体最低点落在笔杆上的部位,用拇指尖紧紧扣住;然后把铅笔横过来量物体的宽度,看宽度与高度大体形成什么比例。
2)要学会用手直线的方法来打轮廓,不能用直尺。如果物体的边线是圆弧形的,初学时可以用切角的方法,逐步画出它的轮廓曲线。
4、实训作业
对静物体进行画面安排和打轮廓练习。
实训三  圆柱体的透视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以圆柱体的轮廓把握为例,以检测学生对透视的掌握情况。
要求:掌握几种的透视现象及其用法。
2、实训仪器与材料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 、实训内容
3.1 几种透视现象。
1)平行透视:方形、长方形物体,只要有一个面和画面底边(地平线)平行,表现在画面上的透视现象叫做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方形、长方形物体,如果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底边平行,只有一个棱边和视点最近,其他较远,表现在画面上的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3)倾斜透视:倾斜物的边线在平面上一边高一边低,表现在画面上的透视现象叫倾斜透视。
4)圆面透视:圆柱体的圆面透视变化同方形面透视变化一样,圆面透视是以方形透视为基础的。
3.2 圆柱体的透视画法。
3.2.1 圆柱体轮廓的步骤。
1)先画出圆柱体高和宽的比例。
2)圆柱体是个对称物体,要标出中间的对称轴;同时画出上下圆面的位置。
3)在上下圆面中分别画出直径,并把长方形的四周直角切除。
4)一次又一次地切角,把长方形改成椭圆形,圆柱体的轮廓就打好了。
3.2.2 要注意的地方。
1)要先画上对称轴。轴线总是穿过椭圆的圆心,与最短直径重合,与最长直径垂直。
2)每个圆都要画得符合圆面透视的原则:被最长直径分开的两个半圆,离我们近的半个略大、略圆,离我们远的半个略小、略扁。
3)横放着的圆柱体,柱身正朝着我们时,两端圆面消失了,这时柱身最长,两条边线相互平行。慢慢斜放过来,圆面越接近正圆,柱身就越缩越短,两条边线就更明显地向一个消失点收拢。
实训作业
圆柱体透视。
实训四  明暗关系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过实训掌握明暗现象,明暗的“三大面”、“五大调子”。
要求:掌握明暗现象,明暗的“三大面”、“五大调子”。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 明暗现象。
物体总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面组成。这些面由于吸收光线的强弱不同而呈现出光影与明暗度的种种变化现象,就是明暗现象。
3.2 明暗“三大面”。
1)亮面处在光线的直射位置,是物体的受光面。
2)灰面由亮面向暗面过渡的一个中间层次,它有从亮向暗逐渐变化的不同层次。
3)暗面则是全部处在背光部位,但它不是一片漆黑,要注意表现它由强烈变缓和,由深暗变暗灰的各种层次,画出暗部既暗又透明的体积空间。
3.3 明暗“五大调子”。
1)亮部:物体的亮面。
2)中间调子:过渡色,中间色的明暗层次最为丰富,由于色阶过渡自然微妙,较难分辨,在表现中间色的层次时,需要不断地比较中间层次明暗的递增与递减。
3)明暗交界线:受光部受光线直接照射,暗部又受到反光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交界部分,明暗交界的位置往往处在物体形体的结构部位,抓住它能够把握住体面转折的立体造型。
4)反光:反光的形成是周围环境光的影响所致,正确地处理反光,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透明感和物体的质感。
5)投影:是物体投射的影子。正确处理投影能加强物象的立体感,与物体接近处投影轮廓清楚,远处则模糊渐淡。
4、实训作业
用灯光照射一个石膏模型或者比较洁白的物体,仔细观察各个面的明暗区别,指出“三大面”和“五大调子”,然后把它画下来。
实训五   以线构成的造型方法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专注于对几何形体空间构造的体会和研究上,初步掌握比例、透视形体结构、空间秩序的准确表达。
要求:掌握比例、透视形体结构、空间秩序的准确表达。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步骤
3.1 选择角度的构图定位。
先选择好最能体现出形体空间的角度,然后认真观察由几个几何形体共同组成的群体形状,用轻而淡的直线在纸上确定群体形状的位置以及每一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构图时把各个形体组织安排合理,上下、左右和周边不要过于拥塞,做到主体突出,空间位置的层次明确。
3.2 确定比例位置和基本形状。
寻找和确定每一几何形体的基本形状,以及它们在群体形状中的空间位置,画法上仍用较淡的辅助线(横、直、斜线)去分割。要逐渐加重注意有意识地把直观感受与造型的因素结合起来,如比例、空间位置、大小、远近、形体透视现象和透视方向等。再一次对几何形体的造型进一步地修正,注意形体外轮廓的画法可用中轴线去做视觉上的校对,同时运用分析构造的剖面线矫正外轮廓的形状,内外轮廓的相互结合,要达到感受与分析表现的统一。
3.3 调整完成。
调整阶段要充分运用形体透视和形体结构的造型知识,进一步强化造型的意识,比例大小同空间透视相联系,形状特点与构造特征相联系。观察分析先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获得多层面的理解。表现方法上要保留与造型有关的必要辅助线,形状的中轴线,透视方向的切线,构造的剖面线以有助于形体结构与空间秩序的表现。在线的表达方面,对于向前凸起的形体要用重线、实线,对于渐隐空间中的形体要淡化,即以虚线表达,辅助与剖面线要轻画。
4 、实训作业
对以上实训步骤进行练习。
实训六 以明暗构成的造型方法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掌握光影、明暗的变化规律,训练对于三维空间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获得明暗塑造和质地感受的表现能力。
要求:掌握光影、明暗的变化规律,训练对于三维空间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获得明暗塑造和质地感受的表现能力。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步骤
3.1 构图布局。
构图布局一定要考虑视觉舒适度,构图的同时要考虑到形体之间明暗区域的构成,以及将来画面上明暗调子是否均衡,在确定好形状、比例和透视关系后,应逐步找出物体的受光与背光的明暗交界位置,依次找出投影的具体位置和投影轮廓。
3.2 展开和确定大的明暗关系。
按照“明暗五调子”去观察、认识和理解几何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运用“黑”、“白”、“灰”色调的层次对比和变化,去展开明暗构成的画面关系。从总体色调对比关系入手,根据各几何形体在空间位置近、中、远的空间层次,整体比较,归纳从明到暗的色调对比。把各几何形体包括背景、桌面的暗部区域、灰部区域和亮部区域依次进行相互比较,找到明与暗色度的总体差别,初步建立起区域之间的色调层次关系。黑色调不要一此给足,要留有以后深入画的余地。然后过渡到灰色调区域的表现,随时注意在整体对比过程中进行刻画,避免过早陷入局部刻画,做到画面基本上呈现出物象的立体感觉。几何体的轮廓线一定要被当作明暗调子去处理,让轮廓线来反映相邻的明暗关系,也就是运用明暗色调关系进一步修正具体的形体关系。
要点:1)应当尤为注意明暗交界区域色调转变的层次,从明暗转折处向暗部画起,注意其位置上、下、左、右不同色调转折急与缓的差别,调子向暗部逐渐减弱,轻轻地画出层次来,然后找出从明暗交界处向灰调过渡的层次。明暗交界线是形体大面转折的部位,是体积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地方,抓住了它就掌握了表现体积的钥匙。
2)讲究技法的运用,先用软铅笔展开,以后逐步替用较硬铅笔,涂大色调常采用铅笔侧锋再逐渐地转入铅笔中锋进行局部刻画,这样可避免铅笔画纸表面打滑或过早地损坏画纸。通常对于画面色调层次的变化,应用匀称长短相结合的排线,线条排列表现可相互穿插,相互重叠,先疏后密,按照作画的程序逐步地密集起来。
3.3 把握整体效果,深入刻画。
深入刻画要从对比突出的部位入手,做到逐步落实到具体形体的实处。这一步是在控制把握色调整体对比基础上,深入局部进行刻画。时间上可放得长些,工作要细致耐心。重点应放在丰富形体的色调层次变化,塑造形体的体积效果。深入刻画从起造型作用的转折处深入画、反复画,尤其是几何体主要突出部位向受光部转移的中层灰调子区域,要画得充实,次要部分要画得简约。明部画实,暗部有形而弱,对画面空间部分,前面画够而精,后面概括而虚画。刻画的同时把画面最重的黑色调适当加足,注意大的“黑、白、灰”是否明暗,反复验证画面总体的视觉效果。
4、实训作业
对以上实训步骤进行练习。
实训七  正方体、圆柱体的练习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过实训掌握正方体、圆柱体的结构和明暗。
要求:掌握正方体、圆柱体的结构和明暗。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 正方体。
一个正方体,通常可以看到三个面,受光的亮面,背光的暗面,半明半暗灰调子的中间面。
在同一个面上,明暗也往往会有些变化,特别是在明暗交界的地方。一般是靠近暗面的地方要亮一点,靠近亮面的地方要暗一点,我们必须仔细观察,把它一一如实表现。
画好三个面,再加投影。投影往往离物体越近越深,边线也越清楚;渐远渐淡,边线也就渐渐模糊了。
3.2 圆柱体。
可以把圆柱体看作是由无数个面构成的多角柱。给圆柱体画明暗,首先要找出明暗交界线,分出受光和背光两大部分,再通过观察,把亮部和暗部各分成几个明暗不同的层次,用铅笔在画面上轻轻地标出来;然后动笔画明暗,画投影和背景。最后,再从整体出发,反复比较,加浓减淡,细细调整各个部分的明暗度,使之准确、和谐、统一。
4、实训作业
对以上实训内容进行练习。
实训八  圆球体、圆锥体、正五边形的练习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过实训掌握圆球体、圆锥体、正五边体的结构和明暗。  
要求:掌握圆球体、圆锥体、正五边体的结构和明暗。
2、实训材料用具及方法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 圆球体。
要通过画明暗,把圆球体画出立体的感觉是比较不容易的。圆球体没有一个平面,明暗的变化往往呈现出圆环形状。掌握了这个特点,我们观察和作画就不准了。
打好轮廓后,先要在受光部分轻轻画出光环,然后找出最浓最黑的圆环,那就是明暗交界线。
亮部要分出若干环形层次。画暗部时要特别注意画出反光,反光有从桌面反射上来的,也有从墙上或别的地方反射形成的。反光在暗中透亮,显得特别耀眼,但它的亮度无论如何不会超过受光部分,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3.2 圆锥体。(和圆球体的变化类似)
3.3 正五边形。
正五边形多面球体正放时,我们通常可以看见六个面。这六个面的明暗度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必须反复比较,仔细辨别。每一个面与别的别的面相邻的地方,也会有些明暗变化,更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其细微的区别。
4 实训作业    
对以上实训内容进行练习。
实训九  素描中常见的明暗问题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过实训避免出现素描中常见的明暗问题。
要求:理解这几种素描中常见的明暗问题,并避免出现。
2、实训材料用具及方法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 例举学生的作业,指出其中最常见的五种明暗问题,并加以改正。
1)脏:不根据物体结构东涂西抹,随意涂黑,把画面涂得很脏。
纠正办法:正确理解物体结构,严格按照受光背光情况来画出明暗。
2)灰:该亮的不白,该暗的不黑,平均地涂成一个灰面。
纠正办法:区分明暗,提高黑白对比。
3)花:不该亮的地方出现亮点,把反光部分画得同受光部分一样亮。
纠正办法:认真观察,反复比较,细心辨别明暗度,做到整体统一。
4)板:不分远近,各种线条都是一样粗细浓淡,单调死板,缺少变化。
纠正办法:根据透视原理,做到近粗远细,近浓远淡,近清楚远模糊,画出远近,画出立体感。
5)腻:涂得太黑,而且用手、纸、橡皮等乱摸乱擦,弄得画面像是涂上一层油。
纠正办法:看准了再画,用笔要轻快,不要涂了又涂,更不要用手擦摸。
4 实训作业
临摹一张画,避免出现以上的五种明暗问题。
 
实训十   组合物体的练习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过实训掌握两个物体的组合和练习。
要求:掌握两个物体的组合和练习。
2、实训仪器与材料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 选择物体。
选择两个物体进行静物写生时,要体现“多样统一”原则。做到统一协调,又富有变化。
选择的物体要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放在一起能互相配合或互相映衬,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3.2 物体的放置。
物体放置要有疏有密,自然美观,力求平衡。
1)大物体离中心线近,小物体也靠近一点,反之,就都离得远一点。
2)挤叠在一起,不好看;离得过远,太松散了,也不好。
3)要使物体之间互相呼应,合为一体。
4、实训作业
对两个物体进行选择摆放,并画下来。
 
实训十一   多件石膏几何体组合练习一
1 、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过实训掌握多件石膏几何体摆放在一起时,相互之间的关系。
要求:掌握多件石膏几何体在画面中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 多件石膏几何体写生,要特别重视进行比较。
1)高度比较。
1.组合总体的高与宽的比较。
2.几个物体之间的大小比较。
3.每个物体自身的高度比较。
2)远近比较。
1.几个同样大小的物体,看起来总是近的大,远的小。
2.放在视平线以下的几个物体,底线低的较近,高的较远。
3.还可以从遮住和被遮住的关系来区分物体的近和远。
3)明暗比较。
1.颜色不同的物体,要根据色彩性质,通过深浅度的比较,来画出明暗。
2.颜色相同的物体,也要根据其位置远近,受光弱强,反复进行比较,细细辨别其明暗变化。
4 、实训作业
对组合石膏几何体进行练习,注意实训内容中的比较。
实训十二   多件石膏几何体组合练习二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过实训掌握多件石膏几何体摆放在一起时,相互之间的强弱关系。
要求:掌握多件石膏几何体在画面中的相互之间的强弱关系。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步骤
3.1 通过仔细观察,反复比较,在作画时要处理好下列几种强弱关系。
1)主体要加强,宾体要减弱,不要不分主次。
2)明暗交接的地方,明和暗部要适当加强。
3)物体有远近时,近的要加强,画得清晰;远的要减弱,画得模糊些。
4、实训作业
对组合石膏几何体进行练习,注意实训内容中的强弱关系。
实训十三   静物临摹
1 、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了解静物画的意义,质感分析,对单个物体进行临摹。
要求:了解静物画的意义,质感分析,对单个物体进行临摹。
2、 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 静物画的意义。
作为绘画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我国传统绘画还是西方绘画,静物画都早已成为独立的绘画形式。静物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味。
在素描学习阶段,静物的学习与训练能够使初学者进一步加深对各种不同物象的认识,并能够提高对各种物体质感的表现能力。静物的学习主要侧重于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特征和体量特点,通过素描造型的绘画形式,准确地表现物象的质感、量感,表达出物体的鲜明个性特征,是素描训练的基本目的。
3.2 质感造型分析。
由于每个物体都是由不同的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因此诉诸于我们的视觉感受就不一样。通常物体的质感主要是靠吸收光与反射光的性能来反映出来,不同材质、纹理的物体,表面会产生不同特点的明暗色调的变化规律,对于不同材料和质地的物质特征,应深入地观察,综合概括其特征,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通过控制准确的明暗反差,掌握灵活多样的描绘技巧,从而培养出表现物象质感、量感的绘画技能。
4 、实训作业    对单个静物体进行临摹,感受实训内容。
实训十四     静物画的作画方法和步骤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过实训掌握静物画的作画方法和步骤。
要求:通过实训掌握静物画的作画方法和步骤。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步骤
3.1 落幅构图。
    注意主体物与衬托物的空间布局,精心组织安排好构图。要求画面主次空间得当,主体突出而不拥挤,开始从静物组合的群体形状入手,避免盲目地局部堆砌。起稿画轮廓的过程应对形体结构、比例与透视的关系表现得恰当而准确,同时对整体的明暗交界线和投影部位作概括的标示。
3.2 明暗色调展开。
    按“黑、白、灰”关系展开总体色调,注意观察光照物体现象及不同固有色和质的差别。瓷罐、水果、书本等各个物体自身明暗色度不同,因而表现过程应从色调对比逐渐展开。由于瓷罐、水果近处衬布的暗部区域有环境光的反射作用,暗部区域要有不同的透明度的对比和表现处理,以便在深入画的过程中进行重点刻画,可充分体现静物反光作用的质地感。受光、顺光明暗层次的转变,要根据各个物体质地,色度的差别来进行作画。高光点要有形而不死板。在大色调开始阶段,要注意在笔法技巧上形成不同的处理方式,为进一步进行形象刻画,反映质地及表现虚实关系打下良好的作画程序基础,以便增强静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对比性。
3.3 调整完成。
    这一阶段开始具体刻画瓷罐形象,由于受光、反光的形象,使其较暗的中间色调层次集中在罐子明暗交界部位,按照体积的构造与明暗的变化,深入刻画过渡色调的层次。同时,根据形体结构精心刻画轮廓的边缘、体面的起伏转折和投影的虚实关系。依次刻画各主体形象时,应着重体现体积,质地的主体形象的塑造。在深入局部刻画的过程中,应注意主体与衬托物相互映衬而不孤立,前后虚实具有过渡层次。经过反复深入进行色调、形体、质地的刻画后,应当综合视觉上的感受,对物体诸多现象与画面造型的效果作一一比较,进而调整、检验,使视觉感受与表现形式统一起来。
4 实训作业
对以上实训步骤进行练习。
实训十五     素描静物画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过实训避免出现素描静物画中的这些问题。
要求:理解这几种素描静物画中常见的问题,并避免出现。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 抓形不准:形不准牵扯到许多绘画的基本知识――比例、透视、结构。
纠正方法:首先要注意到这一组静物从整体上给我们感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这组形状是由哪几个单个形状组成的,每个单个形状的基本形态是怎样。可先在草稿纸上将单个形状勾画出来并反复纠正,然后再以这些比较准确的单个形体按构图形式组合到画面之中。
3.2 比例不准:比例不准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个物体的形体比例不准,二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比例不准。
纠正方法:要先将画面中主要器物的长宽比例确定在画面中,然后以这个主要器物为标准进行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比较,这样就能逐渐找准各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抓住了单个物体的比例关系后,再进行单个形体各部位大、小、方、圆的比较,从而画准单个物体各部位的比例关系。
3.2 画面出现“灰“、“花”、“脏”、“糊”、“木”现象。
1)灰:学生画面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物体固有色深浅区别不够,深色物体画得不重,浅色物体又画得过暗;二是物体受光部分与背光部分调子差别不大,对比太弱;三是衬布可能处理不当,与物体之间缺乏对比。形成以上弊病,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静物画中黑、白、灰三个大的明暗层次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使得画面效果平面化,调子显现一片灰暗。
纠正办法:强化明暗对比关系,大胆留出亮部加重暗部的调子,使画面大的明暗关系明朗化。
2)花:表现为画面琐碎,反光部和亮部互相竞争,整个画面到处是跳动的白点黑点,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纠正办法:概括黑、白、灰色调的三大关系。灰面不要画得过重过乱,暗面反光不要过强。
3)脏:出现画面脏的原因很多,如明暗关系不准;过多地涂抹而不是画;暗部与灰面过重;线条排列紊乱;过多反复地修改等等。
纠正办法:在画明暗调子时应有秩序,有步骤,线条排列讲究韵律,尽量少擦少抹,力求层次明朗。
4)糊:结构含糊不清,调子似是而非,画面一片灰气。
纠正办法:要由里及表明确结构关系,强调明暗交界线,加强“三大面”的对比关系。
5)木:对体面理解过于机械,把结构和调子简单化,到处死抠物体轮廓,僵硬而呆板。
纠正办法:色调要有强弱过渡,加强主体、前后、虚实的调整,不死抠轮廓,强调明暗交界线。
4 实训作业
临摹一张画,避免出现以上问题。